人民幣最快下季升值
3 月14日,周日。2007年10月30日恒指高見31958點,08年10月27日低見10676點,09年11月18日恒指見 23099點後何去何從?CRB商品指數2008年7月3日高見473.97,09年3月11日低見203.46,2010年1月6日見293.75後又 何去何從?油價在2008年7月11日見147.27美元一桶,同年12月19日見32.4美元一桶,最近見83美元一桶後又如何?股市、商品及原油價格 無論高點及低點都已出現,甚至反彈亦已完成,之後又如何?上述都是2010年最難回答的問題。
牛二撞正各國退市
回 望2000年3月至今,十年過去了,道指只是上上落;回望1997年8月至今,十三年過去,大量本港藍籌股股價同樣只是上上落落;再回顧1990 年至今,二十年過去了,日經平均指數又如何?傳統所謂「買入後持有」論已沒有市場,投資者發現一旦大樹倒下,沒有一個市場不受影響。至於A股牛市第二期是 否一如我老曹估計從今年3月或第二季開始?牛市一期在大部分人缺乏信心中上升,牛市二期卻要面對各國政府退市。A股到2007年10月市價已賬面值五 倍,08 年11月跌至賬面值一點六倍,目前是賬面值二點二倍(2000年至今平均值是二點一倍),即股市已趨正常。股票有如十五隻吊桶,如何選股最為重要。
1980 年消費佔中國GDP 50.8%,到2008年只佔35.3%;投資到2008年佔44%。過去三十年在改革開放政策下,出現投資太多、消費不足的情況,與1950年至 1980年日本相似。如任由上述趨勢發展下去,將出現近似1980年代的日本資產泡沬,然後爆破……。所謂前車可鑑,中央政府已將經濟發展方向改為內需為 主。1980年至1990年中國消費佔GDP由50.8%降至48.8%,1991年至2000年仍只降至46.4%,可以說到最近十年才出現投資太多、 消費不足情況,理由是1995年那次改革後,樓價、教育費、醫療費用上升等等因素,令人民把新增收入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,導致消費沒有增加。城鄉發展的不 平衝,1990年城市人均收入只是農村200%,到2009年差距拉大到300%,加上過去十年中國最低收入的20%人口年收入升幅只有8.7%,而高收 入的20%人口年收入升幅達17.1%;2000年最高收入20%人口收入是最低20%收入人口收入的四點九九倍,2008年兩者差距達九點一一倍(香港 更離譜,達到二十倍)。城鄉差距擴大,貧富懸殊,造成有些中國人窮奢極侈但大量國人生活在貧窮線邊緣的不公現象。
去年中國經濟完成V形反 彈,但美國、歐洲同日本又如何?會否出現W形走勢?中國GDP增長率今年估計達8.6%,其他國家又如何?在全球高呼經濟再平衡口號下,中國出口面對貿易 保護主義的壓力愈來愈大,人民幣面對的升值壓力亦與日俱增,中國正進入內需型經濟。過去三十年,香港在內需型經濟下一再出現通脹通縮迅速交替,有多少間上 市企業被市場淘汰?有多少間大企業不再是恒指成分股?
今年2月,內地不少城市宣布提升最低工資12%(為2008年11月17日以來另一 次),希望有助縮窄貧富差距,亦有助中國製造業由勞工密集轉向高新科技型,從大量消耗能源及資源型,轉向環保型。另一方面,中國經濟由製造業為主轉向服務 業為主,估計中國CPI另一高峯期在今年7月或8月,原材料價格恐怕到今年下半年將進入回落期,因此我老曹再一次建議大家減持資源股同能源股。人民幣升值 最大可能性在今年第二季出現,以壓抑第三季CPI上升。在經濟轉型中,汽車股、運動服裝股、超市、消費品、保險、銀行、醫療、內房股等皆在被看好行列。睇 淡的是能源股、資源股、化工股甚至電訊股。至於公路股、鐵路股、基建股相信是中性。出口股同航運股是炒復蘇概念,短期仍可睇好,中長線則睇淡。各位大可參 考1982年至2007年香港經濟的發展。
大行對內房股變得樂觀
彭博向二十位分析員調查,估計人民幣 到2011年3月31日止只會升值5%,至6.5兌1美元(我老曹估計升幅更細)。Robeco Hong Kong(管理1940億美元)的Victoria Meo認為,內房股經過去年8月至今調整,已到合理水平;其他如瑞信、瑞銀、美銀美林、摩根大通等亦對內房股變得較樂觀,不認同「泡沫論」,雖然如此,但 內房股平均O仍高達二十六倍,吸引力仍不足。BlackRock Inc分析員Bob Doll繼續睇淡內房股,認為溫總的講話代表中央會繼續打壓內地房地產。中國地產分類指數今年首兩個月下降10%,同期上證指數跌7.5%。
1971 年8月美元不再同黃金掛鈎後,全球經濟迅速改變。例如金價熊市由1980年開始,長達二十年,到1999年才結束。香港普通住宅樓價由 1997年第二季開始亦可以出現長達七年的熊市,到2003年下半年才恢復上升(但至今仍未超過1997年8月水平)。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至今,仍 是有反彈無上升。2007年10月次按危機令全球大銀行股價跌到一塌糊塗……世界改變速度之快,令主張「買入後持有」的價值投資法信徒跟不上;反之,趨勢 投資法則大行其道。
1966年至1982年美國股市毫無吸引,港股則由1967年至1981年上升,升幅達二十七倍。1997年至 2003年美股升升跌跌變化不大,樓價卻年 年上升;香港股市這段時間大上大落,香港樓價在這七年便十分悽慘。
許多人崇拜畢非德的「價值 投資法」。其實,當真正價值出現之時,大部分人視而不見,例如1982年中英談判時,有誰願意在香港買樓?2000年1月又有多少人相信未來金價可大升三 倍?國企股最初來港上市時又有誰看好?去年第一季有誰看好內地A股同內地房地產?反之,在不適當時刻入市者卻多不勝數,例如 1997年第三季乃本港最多人買樓的日子;2007年10月在港股直通車謠傳下,引發大量資金入市買港股。我老曹不是說價值投資法不行,而是大部分人都沒 有畢非德的智慧。請記住「dance till the music stops」,即不要猜頂、不要抄底,當趨勢形成時加入、趨勢結束時退出。一如太極拳中的「推手」(順勢而行),說易不易、說難不難。沒有人可以在最低價 入市,沒有人能可以在最高價離市。請學習聞歌起舞,音樂停止便返回座位。2010年不是2009年的encore,但又不容許2008年歷史重演。 2010年股市最大可能是上上落落,吹無定向風。通常一個大泡沫爆破後都有一個小泡沫出現。2009年是否Echo Bubble?
上一 次歐洲取消金本位制是1914年,引發美國房地產投機及1929年華爾街危機,然後出現30年代大蕭條,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美國經濟才出現大繁榮。 這次美國在1971年取消金本位(20世紀金融中心已移到美國),亦引發全球房地產投機潮及2007年10月美股狂潮。30年代式大蕭條相信不會出現,但 過去二十年日式經濟衰退恐怕在美國已開始。如沒有中國、印度等因素影響,相信全球通縮2008年7月已開始(當時CRB指數見473點);在中國、印度等 新興工業國需求刺激下,才令商品價格自去年2月24日起反彈至今年1月6日,是否只是一次中期調整?木宰羊。有人認為,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便可逃過 30年代式通縮,但從過去二十年日本情況看,卻證明此法不行。
原材料價格今年將回落
商品指數2008年8月已見頂兼大幅 回落,去年2月至今上升的推動力量是中國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;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入口商!今年波羅的海乾貨輪指數連續數星期回落,反之中國 貨櫃運費指數至今上升12%,代表中國出口在上升,但原材料入口可能減少(去年入口太多)。今年1月份中國向歐洲出口鋼鐵較去年12月升50%,成為歐洲 入口鋼鐵的最大來源(佔總入口量16%),令人擔心去年中國大量入口是趁低入貨用作今年出口。如上述分析正確,今年起原材料價格將進入回落期。
《金 融時報》3月7日文章指出,長達三十年的「金邊債券」牛市接近死亡邊沿。至2008年12月止過去四十年,全球債券指數平均每年升 4.89%,OECD國家股市指數平均每年升4.02%,即1969年至2008年這段期間揸債券跑贏揸股票,但2009年起形勢逆轉,小心全球經濟正由 低利率期走向高利率期,上述改變影響深遠。
希臘經濟只代表歐羅區2.7%GDP,為何令歐羅出現如此大跌幅?理由是投資者擔心唇亡齒寒, 因為其他國家經濟情況亦不遑多讓。希臘負債共3500 億歐羅,如無法履行合約,可引發主權債券危機。希臘的問題同日本接近,就是出生率太低,只有一點三個,結果十個祖父母只有六個子女、四個孫,整個國家人口 進入萎縮期,加上希臘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八歲……。問題是,四個孫子如何供養六個父母、十個祖父母?
今天大部分港人家庭只生一個子女,如 沒有新移民來港生孩子,香港早已變成「老人港」矣。但如內地人紛紛跑來香港生孩子,香港又怎應付?2001年香港終審庭裁定:1997年7月1日以後,港 人在內地出生子女必須輪候來港;反之,內地人在港出生子女可獲「香港人」身份。當年(2001)內地人在本港所生子女共六百二十人,隨着上述法例生效及 2003年自由行開始,到2008年超過二萬五千人,去年接近二萬九千人;過去仍以深圳、廣東省為主,目前已遍及全國各地,估計數字不斷上升,結果令本港 醫院生意大旺。目前內地父母在香港出生的人口數目已超過十八萬,大部分在十歲或以下,其中住在深圳者不少每天到港返學(因香港提供中、小學免費教育)。由 於內地實行一孩政策,即第二個子女沒有入學權,數目已超過六萬。為阻止內地父母來港生子女,醫管局宣布去年10月起有所有公立醫院不接受上述申請,即來港 生子女者今後只有找私家醫院接生,費用1.5萬元或以上。
內地人港生子女衍生社會問題
近年來自廣東省以外內地父母來 港產子數目大增,這批小孩應不會來港上學,但長大後可以來港工作,甚至申請公屋和領綜援,但亦可能永遠不回香港。十年後,這 批「港生」孩子日漸長大,香港政府如何應付?將成為香港另一社會問題。
教育水平高低,同投資是否成功完全無關。不少經濟系教授的投資成績 可能不及一個小學程度投資者,理由是他「知」得太多。我老曹的投資成績亦不及 2003年 6月前去世的母親。我母親1975年初才開始買股票,她的作風是永遠只買入不賣出,每次股市大跌後她便將手上現金全部買股票,例如1982年年底、 1989年6月、1998年9月……。結果她的投資回報率跑贏他的兒子(自認是投資專家)。這說明知得太多不一定是好事。機構投資者較散戶優勝地方是他們 知得更多,但在股票市場,知得更多不代表表現出色,許多時反而累事。理由是知得太多很容易產生偏愛(predisposed),因偏愛會產生投資盲點及感 情用事。例如在2000年是很難游說投資界精英們相信黃金牛市已開始;2007年10月之前亦無法叫他們相信金融危機已出現。所謂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,愚 者千慮必有一得」,各位仍記得格蛇在1996年12月認為美股進入非理性亢奮嗎?但1997至99年美股每年升幅都高達27.6%!
牛二撞正各國退市
回 望2000年3月至今,十年過去了,道指只是上上落;回望1997年8月至今,十三年過去,大量本港藍籌股股價同樣只是上上落落;再回顧1990 年至今,二十年過去了,日經平均指數又如何?傳統所謂「買入後持有」論已沒有市場,投資者發現一旦大樹倒下,沒有一個市場不受影響。至於A股牛市第二期是 否一如我老曹估計從今年3月或第二季開始?牛市一期在大部分人缺乏信心中上升,牛市二期卻要面對各國政府退市。A股到2007年10月市價已賬面值五 倍,08 年11月跌至賬面值一點六倍,目前是賬面值二點二倍(2000年至今平均值是二點一倍),即股市已趨正常。股票有如十五隻吊桶,如何選股最為重要。
1980 年消費佔中國GDP 50.8%,到2008年只佔35.3%;投資到2008年佔44%。過去三十年在改革開放政策下,出現投資太多、消費不足的情況,與1950年至 1980年日本相似。如任由上述趨勢發展下去,將出現近似1980年代的日本資產泡沬,然後爆破……。所謂前車可鑑,中央政府已將經濟發展方向改為內需為 主。1980年至1990年中國消費佔GDP由50.8%降至48.8%,1991年至2000年仍只降至46.4%,可以說到最近十年才出現投資太多、 消費不足情況,理由是1995年那次改革後,樓價、教育費、醫療費用上升等等因素,令人民把新增收入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,導致消費沒有增加。城鄉發展的不 平衝,1990年城市人均收入只是農村200%,到2009年差距拉大到300%,加上過去十年中國最低收入的20%人口年收入升幅只有8.7%,而高收 入的20%人口年收入升幅達17.1%;2000年最高收入20%人口收入是最低20%收入人口收入的四點九九倍,2008年兩者差距達九點一一倍(香港 更離譜,達到二十倍)。城鄉差距擴大,貧富懸殊,造成有些中國人窮奢極侈但大量國人生活在貧窮線邊緣的不公現象。
去年中國經濟完成V形反 彈,但美國、歐洲同日本又如何?會否出現W形走勢?中國GDP增長率今年估計達8.6%,其他國家又如何?在全球高呼經濟再平衡口號下,中國出口面對貿易 保護主義的壓力愈來愈大,人民幣面對的升值壓力亦與日俱增,中國正進入內需型經濟。過去三十年,香港在內需型經濟下一再出現通脹通縮迅速交替,有多少間上 市企業被市場淘汰?有多少間大企業不再是恒指成分股?
今年2月,內地不少城市宣布提升最低工資12%(為2008年11月17日以來另一 次),希望有助縮窄貧富差距,亦有助中國製造業由勞工密集轉向高新科技型,從大量消耗能源及資源型,轉向環保型。另一方面,中國經濟由製造業為主轉向服務 業為主,估計中國CPI另一高峯期在今年7月或8月,原材料價格恐怕到今年下半年將進入回落期,因此我老曹再一次建議大家減持資源股同能源股。人民幣升值 最大可能性在今年第二季出現,以壓抑第三季CPI上升。在經濟轉型中,汽車股、運動服裝股、超市、消費品、保險、銀行、醫療、內房股等皆在被看好行列。睇 淡的是能源股、資源股、化工股甚至電訊股。至於公路股、鐵路股、基建股相信是中性。出口股同航運股是炒復蘇概念,短期仍可睇好,中長線則睇淡。各位大可參 考1982年至2007年香港經濟的發展。
大行對內房股變得樂觀
彭博向二十位分析員調查,估計人民幣 到2011年3月31日止只會升值5%,至6.5兌1美元(我老曹估計升幅更細)。Robeco Hong Kong(管理1940億美元)的Victoria Meo認為,內房股經過去年8月至今調整,已到合理水平;其他如瑞信、瑞銀、美銀美林、摩根大通等亦對內房股變得較樂觀,不認同「泡沫論」,雖然如此,但 內房股平均O仍高達二十六倍,吸引力仍不足。BlackRock Inc分析員Bob Doll繼續睇淡內房股,認為溫總的講話代表中央會繼續打壓內地房地產。中國地產分類指數今年首兩個月下降10%,同期上證指數跌7.5%。
1971 年8月美元不再同黃金掛鈎後,全球經濟迅速改變。例如金價熊市由1980年開始,長達二十年,到1999年才結束。香港普通住宅樓價由 1997年第二季開始亦可以出現長達七年的熊市,到2003年下半年才恢復上升(但至今仍未超過1997年8月水平)。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至今,仍 是有反彈無上升。2007年10月次按危機令全球大銀行股價跌到一塌糊塗……世界改變速度之快,令主張「買入後持有」的價值投資法信徒跟不上;反之,趨勢 投資法則大行其道。
1966年至1982年美國股市毫無吸引,港股則由1967年至1981年上升,升幅達二十七倍。1997年至 2003年美股升升跌跌變化不大,樓價卻年 年上升;香港股市這段時間大上大落,香港樓價在這七年便十分悽慘。
許多人崇拜畢非德的「價值 投資法」。其實,當真正價值出現之時,大部分人視而不見,例如1982年中英談判時,有誰願意在香港買樓?2000年1月又有多少人相信未來金價可大升三 倍?國企股最初來港上市時又有誰看好?去年第一季有誰看好內地A股同內地房地產?反之,在不適當時刻入市者卻多不勝數,例如 1997年第三季乃本港最多人買樓的日子;2007年10月在港股直通車謠傳下,引發大量資金入市買港股。我老曹不是說價值投資法不行,而是大部分人都沒 有畢非德的智慧。請記住「dance till the music stops」,即不要猜頂、不要抄底,當趨勢形成時加入、趨勢結束時退出。一如太極拳中的「推手」(順勢而行),說易不易、說難不難。沒有人可以在最低價 入市,沒有人能可以在最高價離市。請學習聞歌起舞,音樂停止便返回座位。2010年不是2009年的encore,但又不容許2008年歷史重演。 2010年股市最大可能是上上落落,吹無定向風。通常一個大泡沫爆破後都有一個小泡沫出現。2009年是否Echo Bubble?
上一 次歐洲取消金本位制是1914年,引發美國房地產投機及1929年華爾街危機,然後出現30年代大蕭條,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美國經濟才出現大繁榮。 這次美國在1971年取消金本位(20世紀金融中心已移到美國),亦引發全球房地產投機潮及2007年10月美股狂潮。30年代式大蕭條相信不會出現,但 過去二十年日式經濟衰退恐怕在美國已開始。如沒有中國、印度等因素影響,相信全球通縮2008年7月已開始(當時CRB指數見473點);在中國、印度等 新興工業國需求刺激下,才令商品價格自去年2月24日起反彈至今年1月6日,是否只是一次中期調整?木宰羊。有人認為,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便可逃過 30年代式通縮,但從過去二十年日本情況看,卻證明此法不行。
原材料價格今年將回落
商品指數2008年8月已見頂兼大幅 回落,去年2月至今上升的推動力量是中國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;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入口商!今年波羅的海乾貨輪指數連續數星期回落,反之中國 貨櫃運費指數至今上升12%,代表中國出口在上升,但原材料入口可能減少(去年入口太多)。今年1月份中國向歐洲出口鋼鐵較去年12月升50%,成為歐洲 入口鋼鐵的最大來源(佔總入口量16%),令人擔心去年中國大量入口是趁低入貨用作今年出口。如上述分析正確,今年起原材料價格將進入回落期。
《金 融時報》3月7日文章指出,長達三十年的「金邊債券」牛市接近死亡邊沿。至2008年12月止過去四十年,全球債券指數平均每年升 4.89%,OECD國家股市指數平均每年升4.02%,即1969年至2008年這段期間揸債券跑贏揸股票,但2009年起形勢逆轉,小心全球經濟正由 低利率期走向高利率期,上述改變影響深遠。
希臘經濟只代表歐羅區2.7%GDP,為何令歐羅出現如此大跌幅?理由是投資者擔心唇亡齒寒, 因為其他國家經濟情況亦不遑多讓。希臘負債共3500 億歐羅,如無法履行合約,可引發主權債券危機。希臘的問題同日本接近,就是出生率太低,只有一點三個,結果十個祖父母只有六個子女、四個孫,整個國家人口 進入萎縮期,加上希臘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八歲……。問題是,四個孫子如何供養六個父母、十個祖父母?
今天大部分港人家庭只生一個子女,如 沒有新移民來港生孩子,香港早已變成「老人港」矣。但如內地人紛紛跑來香港生孩子,香港又怎應付?2001年香港終審庭裁定:1997年7月1日以後,港 人在內地出生子女必須輪候來港;反之,內地人在港出生子女可獲「香港人」身份。當年(2001)內地人在本港所生子女共六百二十人,隨着上述法例生效及 2003年自由行開始,到2008年超過二萬五千人,去年接近二萬九千人;過去仍以深圳、廣東省為主,目前已遍及全國各地,估計數字不斷上升,結果令本港 醫院生意大旺。目前內地父母在香港出生的人口數目已超過十八萬,大部分在十歲或以下,其中住在深圳者不少每天到港返學(因香港提供中、小學免費教育)。由 於內地實行一孩政策,即第二個子女沒有入學權,數目已超過六萬。為阻止內地父母來港生子女,醫管局宣布去年10月起有所有公立醫院不接受上述申請,即來港 生子女者今後只有找私家醫院接生,費用1.5萬元或以上。
內地人港生子女衍生社會問題
近年來自廣東省以外內地父母來 港產子數目大增,這批小孩應不會來港上學,但長大後可以來港工作,甚至申請公屋和領綜援,但亦可能永遠不回香港。十年後,這 批「港生」孩子日漸長大,香港政府如何應付?將成為香港另一社會問題。
教育水平高低,同投資是否成功完全無關。不少經濟系教授的投資成績 可能不及一個小學程度投資者,理由是他「知」得太多。我老曹的投資成績亦不及 2003年 6月前去世的母親。我母親1975年初才開始買股票,她的作風是永遠只買入不賣出,每次股市大跌後她便將手上現金全部買股票,例如1982年年底、 1989年6月、1998年9月……。結果她的投資回報率跑贏他的兒子(自認是投資專家)。這說明知得太多不一定是好事。機構投資者較散戶優勝地方是他們 知得更多,但在股票市場,知得更多不代表表現出色,許多時反而累事。理由是知得太多很容易產生偏愛(predisposed),因偏愛會產生投資盲點及感 情用事。例如在2000年是很難游說投資界精英們相信黃金牛市已開始;2007年10月之前亦無法叫他們相信金融危機已出現。所謂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,愚 者千慮必有一得」,各位仍記得格蛇在1996年12月認為美股進入非理性亢奮嗎?但1997至99年美股每年升幅都高達27.6%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