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仁超- 投資者筆記2010年8月17日 勿盲目分散投資

股票戰場的新兵,只懂得使用機關鎗狂掃亂射,他們奢望其中一發子彈能僥倖地射中目標。 反之,真正的神槍手只需要兩發子彈,他要求一擊即中;就算第一發落空,最多也只再來一發,如果還是打不中目標的話,他就會離場避險了。
投資之難,在於須先制訂成功的策略。 我老曹自2004年開始採用美國投資公司Millennium Wave Investments主席穆爾丁(John Mauldin)所創的「牛眼投資法」(詳見其2004年出版的著作Bull"s Eye Investing: Targeting Real Returns in a Smoke and Mirrors Market)。
所謂bull"s eye,直接中譯就是「牛眼」,意即「靶心」。穆爾丁在書中開篇就說了個小故事:所有的獵人都知道要擊殺野鴨,你不可以向它所在之處開槍,而是「走先一 步」,預測野鴨的飛行路徑,然後往那裡開槍。此說與我老曹所強調的趨勢(trend)不謀而合,投資者須結合走勢分析與基礎分析,然後認清國際大勢、經濟 週期、市場方向、行業盛衰,並認識自己所持有的股份,緊隨趨勢而行,才有機會一擊即中。
「牛眼投資法」顛覆了很多傳統的投資理念。 例如基金投資者一般講求「相對回報」,即贏的時候比大市整體升幅多賺一點,虧的時候只要較大市整體跌幅少輸一點,也就心滿意足了。 穆爾丁卻多番強調「絕對回報」,即無論市況順逆,投資者都應要求真金白銀的正回報(且要高於美國國庫債券利率)。
他甚至狠狠批評諾貝爾獎得主馬科維茨(Harry M. Markowitz)創立的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不適用於個別投資者。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主要倡導投資者分散投資於不同資產,只要有「足夠」的時間,就能減低整體投資風險,但問題有三:第一,「足夠」的時間可能是指數十年。 例如投資者在1966年投資於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,他們須等上16年才有回報;計及通脹率,更須等上26年。 有願意看著自己虧損那麼久? 因此穆爾丁反對「買入後長期持有」的投資策略,並建議投資者及時止損,跟我老曹所見略同。
所謂兵貴神速,股市用兵應速戰速決,有機會便全力進軍,在最短時間內賺取最大理論。 嚴格來說,牛眼投資法建議投資者挑選極具增長潛力的二線股,那麼無論牛市或熊市,我們的目光都應放在未來3至6個月內。 雖然我老曹說內地A股要牛30年(從2003年起計),但事實是大家都知道,太長的日子根本無人能看通。
第二,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,分散投資未必真的可以減低風險。 大家還記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嗎? 這個由一眾諾貝爾經濟學家成立的基金公司,以為其高槓桿投資組合已足夠分散於世界各國了,也以為少量投資於俄羅斯債券市場無礙大局,但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下了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俄羅斯債券出事,足以牽動全球債券市場暴跌。
第三,何謂「分散投資」? 就是股票、房地產、債券、外匯、黃金、商品什麼都買嗎? 難道明知有關市場將步入熊市,也要投資下去? 就股票市場而言,是否連ST股都要買一點? 盲目的「分散投資」,其實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
做足功課,「忍、準、狠」
我老曹將穆爾丁提出的「牛眼投資法」,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趨勢投資的理念,再融會貫通,成為了曹氏獨門的「牛眼投資法」。 過去數年,此投資策略的成績不俗,大部分選股的回報皆逾倍。
運用牛眼投資法,第一步是以創業投資資本家的態度來投資(invest like a venture capitalist):不怕高風險,只追求三位數以上(即100%或以上)的回報。 例如經營實時通訊軟件業務的騰訊(00700.HK),在2004年上市首日的收市價才4.38港元,到2009年8月中已經升至117.5港元;如能識之於微時,回報驚人。 投資者專攻二線股份之餘,應事前做足數據搜集工夫,找出進入起飛期的行業、別具創意和革新精神的企業,純利大幅增長又或是開始轉虧為盈的公司,絕不能等到人人叫好之時才跟隨入市。
早起的鳥兒有蟲吃(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s),只要找出正確的投資領域,其他一切便變得簡單容易了。 例如2002年起資源行業看俏,投資者無論購買黃金股抑或資源股,都一定賺錢,分別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。 另一典型例子就是蘋果(APPL. NASDAQ),該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沒有什麼作為,但自推出iPod再下一城推出iPhone後,股價即由5美元升至高見200美元,獲利!
我老曹曾說,在經濟放緩期間,二線股份表現通常較遜色,皆因其貝塔係數(Beta Coefficient,量度股份的系統性風險,反映其受大市影響的程度)甚高,即升幅或跌幅都會高於大市。 加上二線股通常飽受忽略,難獲大型證券行研究推介,欠缺透明度。 投資者不單要做足功課,更需耐性十足,目不轉睛地緊貼股份。 因為二線股份有時可紋絲不動,有時出現小小利淡因素或失去增長動力,即跌至血肉模糊。 不過,一旦起動,卻又可一飛沖天。
事實上,10只二線股份中,可能有8只不具投資價值,問題是如何找到餘下兩隻? 怎樣捕捉鐘擺擺到極端,再擺回來的時刻? 如何射中「牛眼」? 此法甚考眼光,有時更靠點點靈感,例如廣州廣船(00317.HK)、第一拖拉機(00038.HK)、南方航空(01055.HK)、有利建築(00406.HK)等股份,都曾為我老曹完成願望。 2009年的江西銅業(600362.SH)、中石油(601857.SH)、中海油(00883.HK)表現亦不俗。
時機的把握,非常重要。 須知道中國經濟仍是半市場經濟、半計劃經濟,中央政策對個別行業盛衰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。 以廣船(00317.HK)為例,2005年我向讀者推介廣船,只因當時中央政策全力支持造船業,尤其組成運油船隊乃國家發展策略,造船業形勢大好,廣船的業務亦因而轉虧為盈。 推介此股之初,廣船市價僅為1.42港元,至2007年10月最高昇至近68.5港元,升幅逾48倍。
不同於長線投資,牛眼投資法並不建議投資者盲目地長期持有股份而不止損。 眼見趨勢逆轉,股價從高位回落15%,便應離場自保。 2007年當造船業的競爭日趨激烈,民營造船廠從南至北,從長江到珠江兩岸都如雨後春筍般擴建及興建,廠家開始割價搶生意,投資者便應留神。 及至次貸危機爆發、石油需求及價格回落、經濟開始衰退,航運業明顯走下坡,我們更沒有理由堅守下去。
散戶也可跑贏大市
牛眼投資法十分強調挑選股份,但我們計較的並非股份是否物有所值,而是集中分析企業的純利前景而決定現存的趨勢能否繼續下去。 簡單點說,投資者應考慮以下問題:該股在未來一年純利能否上升25%或以上? 該公司有沒有新產品或新服務,以支持未來純利上升? 該股股價是否較最低價上升25%或以上? 該公司在行業中是否屬龍頭股、牽頭羊? 整體後市如何?
能承受一定風險、對個別股票有深入瞭解的投資者,一定會愛上牛眼投資法。 不過,許多分析員對之卻甚為抗拒。 他們認為普通散戶,怎可能跑贏大市? 事實上,是可以的。 我老曹的實踐經驗,已是明證。
每年都有不少股份跑贏大市,而較少理會指數的高低。 因為當上證綜合指數於千餘點時,有不少股份價格偏高;到上證綜合指數升至6 000點,一樣有不少股份偏低。
今日的藍籌股,過去都由二線股開始。 例如1986年3月上市的微軟(MSFT. NASDAQ),當年市值僅5.19億美元,其後以每年增長逾30%的速度成長,今天市值逾2 000億美元。 雅虎(YHOO. NASDAQ)於1996年上市時,市值只有3.34億美元,今天市值升至200億美元,年增長率更達37%:星巴克(SBUX. NASDAQ)在1992年上市時,市值2.16億美元,今天市值亦高達210億美元了。
香港的成功例子則有利豐(00494.HK)、思捷環球(00330.HK),以及一眾國企、紅籌股。 利豐因引入全球性採購概念而成為藍籌股;思捷環球全力拓展歐洲品牌市場,亦成就非凡。 2002年以前,香港投資者輕視國企、紅籌股,到2007年10月時卻瘋狂熱捧。 如投資者在國企股起步初期買入,2007年10月相信已成為小富翁了。
今天不少投資者仍較忽略內地的民營企業。 民企面對的問題甚多,如生存空間狹隘、資金及人才短缺、管理水平落後、發展目標及策略不清晰等,但投資者如能從沙堆中找出金子,回報便十分可觀。
打破魔咒富過三代
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:
一位居住在上海的中猶混血女士,離婚後帶著三個孩子和僅夠三個月生活開銷的積蓄,於1992年移居以色列。 初到彼邦,這位女士不單趕緊學習新語言,還開了一個小攤子賣春卷,以維持生計。

對於孩子的教養,這個好媽媽一直秉承中國式「再苦也不能苦孩子」的原則。 孩子上學的時候,她拚命賺錢;他們一放學,她就停下手裡的工作,照顧其起居飲食。
由於文化差異,鄰居總覺得這位女士寵壞孩子。 有一天,當孩子們圍爐坐著等母親做飯的時候,鄰居忍不住過來訓斥她的長子:「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,而不是在這看著她忙碌,自己就像廢物一樣。」長子聽了,雖然覺得難受,但想想也有道理,便提議以後由他來照顧弟妹,又主動地幫媽媽包春卷,甚至想到帶些成品回學校售賣。
最初,這位女士心酸歉疚,覺得委屈了自己的孩子,但慢慢她發現他們其實挺喜歡這樣的賺錢感覺。 她的鄰居也不停地跟她灌輸猶太人家庭「賺錢從娃娃抓起」的教育方式:世上沒有免費午餐,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,才能獲得所需的食物和照顧。
於是,她也入鄉隨俗,嘗試在家裡建立有償的生活機制。 家裡提供的膳食和洗衣服務,孩子都要負擔幾毛錢的費用;在收費的同時,也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,將春卷以批發價賣給孩子,讓他們倒賣賺錢。
她發現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,連賺錢的方式都各有不同:小女兒比較老實矜持,她只是提高了一點價錢便作零售;次子乾脆把春卷全批發給學校的餐廳,薄利多銷, 每天穩定賣出100個;長子則最花腦筋,他在學校舉辦有關中國國情的講座(自己主講)時,每次吸引200人參加,入場費包括免費的點心(春卷)招待,結果 賺得最多。
在猶太式教育底下成長,三個孩子長大以後亦各懷抱負:長子考進旅遊高等專科學校,打算在以色列開辦專營中國游的旅遊公司;次子立志當一個作家,在不需要任何投資的前提下賺取利潤;幼女夢想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,然後開店創業……孩子們的夢想,讓母親大感安慰。
防止世襲貧窮
香港是個「富者愈富、貧者愈貧」的二元經濟社會。 20%的高收入階層與80%的中低收入階層之間最大的差距,部分是由教育水平造成。
在高收入的家庭裡,?母努力工作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,自己也終生學習,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。 他們認為快樂須建基於擁有一定財富之上,故必須先有高學歷,才有機會獲得高收入職位。 下一代以此為榜樣,自然容易成大器。
讀書不成的富家子弟,難得這類父母的寵愛。 所以他們就算無法在國內升學,也會爭取負笈歐美新澳的機會。
事實上,香港中產階層或以上的家庭,為了讓子女將來繼續成為社會上20%的高收入階層,大都願意不惜工本地培育子女。 例如以一般的海外私人大學收費計算,留學一年的費用約兩萬美元;名字響一點的,一年將近四萬美元。 換言之,子女在外地大學畢業已花掉父母近150萬港元;如再要取得碩士學位,費用更高達200萬港元。 代價誠然不菲,但大學畢業是子女將來能有份像樣工作的必要條件。
反之低收入家庭,父母有空便抽煙、喝酒、泡澡堂、搓麻將,子女又怎會努力學習? 自己從來不看書,又如何培養子女閱讀的習慣? 當然窮家也有特別上進懂事的孩子,但只屬少數之例。 他們大部分早早就離開學校,投身社會打工,甚至整天看電視、上網玩遊戲或在街上閒蕩,變成「御宅族」。
所謂「身教勝於言教」,子女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鏡子,反映自己的言行舉止。 為人父者,如習慣在家裡動不動便大呼小喝、打妻子,又或終日沉醉於外面的溫柔鄉中,子女在暴力與價值觀扭曲的家庭長大,你說子女成才的機會有多大?
請記著,閣下是子女學習的最佳典範,不要讓貧窮世襲下去。
教育是改變貧窮命運的第一條,但個人的事業成功與否則由性格、智慧、家庭背景、野心和際遇等因素決定。
選友擇業影響一生
年輕人雖曰青春無敵,但選擇職業時應注意行業的未來前途,而不應僅僅著眼於薪酬。 例如我老曹於1968年離開薪酬高30%的紡織業,轉投證券業,便因為前者?斜照的夕陽,後者卻是初升的旭日。
其次,不要投身一些安於現狀、不願擴充的企業老闆旗下。 不要嫌公司目前規模小,怕只怕老闆欠缺野心與大志。 要加入有前途的公司,便不要白等機會找上門來,而應主動向心儀的企業自薦。 當年李開復從微軟跳槽到谷歌時,也是靠自己在網上搜尋到谷歌行政總裁兼董事長施密特的電郵地址,然後寫信過去自薦的。
加入心儀的企業之後,我們應瞭解公司的目標,然後緊隨其發展方向。 專注於自己的本業、增加職業所需要的知識、能吃苦、敢上進、勇於表現自己,並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,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。
其實上大學的真正目的,不僅為了學習,也為了建立人際關係。 在中國人的社會,人際關係有多重要,相信不用我細說。 如果上大學只為求知識,那麼到圖書館逛一圈或是上網找答案,可能更快更多。
選擇什麼職業,選擇什麼朋友,兩者俱可影響一生。 年輕人在大學時代,多跟同窗們建立友誼,出來社會做事則互相幫助、互相鼓勵,然後一起扶搖直上。
香港人常說「工字不出頭」,20世紀70年代更流行一個笑話,說如果勤勞可以致富,為何鄉野的牛兒尚未發達? 內地不少勞動人民每天工作12小時、一星期只休一天,收入又有多少?
?工只是賺取第一筆投資本錢的手段,隨後應開始精明地投資。
投資者在30以歲前不妨進取一點,說不定日後來自投資的收入可超過每月的薪金。 反正年輕,即使虧至一無所有,大不了便從新開始。
我老曹認為,投資不論是賺是虧,我們也勿忘三件事。 一、做人應該be good,即是對朋友要好,同時保持良好的態度;二、處世應該be honest,即是不要欺騙別人(否則,人家會牢記一生);三、時刻保持be happy,即是何時都要常懷喜樂。 今天輸錢,明天忘記。
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。 人不能選擇出身,也不能選擇性格,卻可以選擇朋友,選擇?人生的態度,選擇做一個好人,一個快樂的人。 只有快樂的人,才會幸運,無論是財富,還是人生。 我老曹的「財富人生」走到今天,更堅信時勢造英雄。
各位何其幸運,生活在今天的中國! 天時地利均已具備,能否人和,那就看你的造化了!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