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仁超- 投資者筆記2010年8月23日 壓路機前執銀仔
8月22日,週日。 美國吸收了日本的經驗(1985年到1994年日圓價狂升69%,之後引發1995年起長達十多年的通縮),2001年起美元率下降,令美國經濟進入既非 通脹又非通縮的環境。 過去十年黃金及原材料價格大升,但消費品售價(CPI組成部分)升幅有限,債券價格因利率下降而上升,而美國樓價2006年前上升,但2007年起卻下 降;股市2003年起上升,2007年10月起回落,2009年3月起又上升,2010年4月起又回落;美國十年期債券孳息率只有2.64厘。 後市怎樣?
LTCM策略再度流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利率下降令標普五百指數P/E由1982年不足七倍升到2000年的三十倍,然後又回落到目前的十五倍。 Long-shot(或叫價值投資法)2007年10月後遭遇滑鐵盧,Short-gun(或叫趨勢投資法)去年11月起面對上落市變得束手無策。 1998年出事的LTCM之策略──pennies in front of a steamroller(風險大但利潤微)再次流行,即壓路機前執銀仔搵命搏是也。 我老曹在此祝君好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美國經濟進入低增長期,但不是第二次尋底(double dip),理由是美國貨幣政策仍極之寬鬆。 美國經濟最惡劣是1930年代,然後是1966年到1982年的上落市(或叫「看不到的崩潰」,道指上上落落,美元則失去95% 購買力)。 美國2000年起進入迷失新世代,財赤、貿赤加上高失業率一直困擾美國,聯儲局一次又一次刺激經濟,引發2003年到2007年資產升值期及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的貨幣氾濫期,形成繁榮與衰退不斷出現,但每次時間愈縮愈短暫。
美樓價2012年前難好轉
過去幾年美國雖為房利美及房貸美注資4000億美元,但情況未見改善。 今年第二季房利美虧損60億美元(去年同期虧損8.4億美元),已較第一季虧損80億美元改善;房貸美第二季虧損12億美元,並要求聯儲局再注資15億美元。 房利美及房貸美已成為美國政府的無底深洞,真系多多錢都唔夠填凼,今年3月止約6.3%貸款已資不抵債(去年虧損310億美元,估計今年虧損超過去年)。 如政府停止注資,咁就Dido! 去年被接管住宅二百八十萬間,較08年升21%,08年又較07年升120%。 目前資不抵債的住宅共一千四百萬間,德銀估計今年同明年最少要接管其中六百萬間。 換言之,在2012年前,美國樓價仍然無法好轉。
由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,中國GDP上升九倍,不但超過德國,今年第二季甚至超過日本、力追美國。 七年前中國GDP排名第七,美國GDP是中國五倍;今天中國GDP排名第二,美國GDP只較中國大三倍。 過去三年美國經濟不知所謂,中國則保持高速成長,相信二十年後中國GDP將超過美國,成為全球最大經濟實體(假設中國GDP未來二十年仍每年上升6%,而美國每年只升1 %)。 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到2007年已結束,進入以科技及高附加值取勝(很多新興國家經濟都未能進入此階段,但相信中國可以,令中國進入另一個二十年繁榮期)。 瑞信估計中國人均收入較公佈數字高出90%,最高收入的10%家庭年收入已達13.9萬人民幣。 中國正迅速進入中產階級形成期!
非洲若脫貧潛力大
非洲擁有全球10%石油蘊藏量,尼日利亞及阿爾及利亞擁有全球第七及第八大天然氣蘊藏量,南非則有全球40%藏金。 過去由於非洲各國政局不穩,一直沒有被發展起來。 近十年中國在非洲大量投資,令2002年到2007年非洲經濟高速發展,速度甚至較新興國家還快,相信不久將來,九億非洲人將逐漸脫離貧窮(一如過去三十年中國)。 1973年曾有人預言四十年後全球冇油用(Peak Oil理論),今天回望證明一派胡言。 2008年再次流行Peak Oil論,認為十五年後全球無油,令油價一度見147美元,真系害人不淺。 其實,只要開發非洲成功,全球不乏原材料同能源。 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s的Michael Power極之睇好非洲未來,我老曹亦唔例外,在這方面渣打銀行(2888)更是先行者。 各位亦可考慮Ishares MSCI South Africa Index Fund、Market Vectors Africa Index ETF及SPDR S&P Emerging Middle East & Africa ETF等,它們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,港人可透過外資證券行或銀行買賣。
航空業不易為,理由是邊際利潤低、負債重(借錢買飛機)、受率因素、油價升降及經濟週期影響,加上太多航空公司競爭(不少是國營)。 投資航空股,通常是在經濟低潮時買入、經濟高潮時賣出,油價高潮時買入、油價回落期賣出。 展望2010年及2011年是航空業賺大錢的時期,但目前應否買入航空股,則見仁見智。
有關內地「空置房」問題,最近弄得很不清楚。 內地電力工人每兩個月抄一次電表,例如杭州20%房屋用電量是零,是否代表空置? 海南省更多,高峰期有40%到60%房屋用電量是零,因為不少是度假屋,買入後每年只住幾個月,因此連續兩個月用電量是零並不奇。 另一種空置是地產公司對後市看漲而保留一定庫存不賣。 第三種空置是將結婚者先購入房子,暫時亦沒有人住。 第四種是投資房空置,即炒家買入後善價而沽。 隨著內地人財富增加,「一戶多房」情況愈來愈普遍,令何謂「空置房」愈搞愈糊塗。
何謂便宜? 1982年美國大藍籌股如波音、杜邦化工、艾克森石油P/E只有八倍仍乏人問津,理由是1980年三十年期債券有十五厘息,而投資者不相信這些大企業未來三十年純利可按年上升15%。 2002年9月美股P/E只有十八倍,往後五年股價升幅亦很大,但2002年9月股票仍被視為昂貴。 另一便宜點是2009年3月美股P/E降至十二倍,甚至較2002年9月更低,但去年3月股票一樣冇人要。 所以話,便宜只是事後孔明,事前沒有人知道。 例如2000年我老曹認為黃金很便宜、石油很便宜,當年又有多少人認同?!
1969年2月美國二十年期債券息率由6.32厘升至1980年15厘,並沒有令美股大跌,美股自1969年到1982年都是上落市【圖】。 今年二十年期債息只有3.8厘,即自1969年起持有二十年期債券至今,居然跑贏同期標普五百指數。 誰說長期持有股票一定跑贏債券? 2008年雷曼危機後,「錢」變得很便宜,短期利率降至0.25厘或以下,但私人及企業卻不肯借錢,只有聯邦政府在拚命借錢,情況同1995年後日本相似。 日圓自1985年到1994年大幅升值,令1995年後日本經濟進入通縮期;反之美元由2001年1月至今年7月繼續大幅貶值,因此美國不會出現通縮,只是2007年美國人均年收入4.6萬美元這個水平,在可見將來已無法再提升。
去年起美元低利率長期化的情況,一如1995年後的日本。 十六年後回望,日本仍無法擺脫低利率,而政府負債已超過GDP 200%;估計十六年後美國情況亦一樣。
2008年11月中央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,透過投入中西部基建去消化鋼材、水泥等產能過剩;透過家電下鄉、汽車補貼去拉動電子及汽車業;銀行增 加12萬億人民幣貸款拉動樓價上升,令去年經濟高速增長甚至出現過熱,雖然抵消了出口增長下滑的影響,但同時令產能過剩,沒有及時被淘汰。
香港「八十後」收埋自己
中國經濟第二次起飛,應由「加工時代」進入「產品設計、市場推廣、品牌經營及發展核心技術」時代,而非什麼「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」,這樣做反而產生「外熱內冷」,經濟更加難搞。 去年起中國經濟由出口拉動轉為內需帶動,過去透過出口賺回來的外轉化為人民幣,導致2007年股災及2010年一線城市樓價高企,若再不控制,遲早出現樓市泡沫爆破,因此去年8月起人行開始壓抑樓市,初期反應是阿崩叫狗愈叫愈走,今年4月起內地一線城市樓價總算受控制。 中國十三億人口,其中80%是工人和農民,收入只佔全國GDP 30%,中西部工人每月工資仍只有500元人民幣,至於沿海城市樓價已漸接近香港和東京;反之另外20%人口卻佔去全國收入70%。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象,開始威脅中國未來。
至今為止,中國產品大部分仍停留在加工層面,核心技術、市場推廣、產品設計仍由外資控制,中國停留在「賺工資」水平,出口產品90%利潤給別人賺去,自己只賺其中10 %利潤,更要賠上環境污染的代價。 反觀日本及南韓等,他們出口的產品由設計、市場推廣、品牌以至核心技術等都由自己掌握,才能令人均年收入由5000美元水平走向30000美元水平,人均收入提升後,才能支撐房地產、消費市場及金融業繁榮。
今年中國GDP增長率已由第一季11.1%降至第二季10.3%,估計第三季是9.5%,第四季進一步回落。 房地產自今年4月起亦進入回落期,上述情況A股上半年已反映,問題是2011年中國經濟點睇?
今天投資中國的三大方向:甲、經濟結構轉型下的受惠機構。 乙、中產階級湧現下的受惠行業。 丙、農民大量流失後對農產品價格刺激所帶來的商機。 里昂在The Future of Asia is Domestic中估計,到2015年亞洲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人口將由目前五億七千萬增至九億四千五百萬,其中三分二來自中國(即單單中國便可增加二億六千萬名中等收入人士)。 今天在北京家樂福(Carrefour)超市有五十個付款台,已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超市。 每逢星期日下午,單是排隊付鈔可花去你一小時。 「家鄉雞」分店在全中國超過三千間,而且仍在擴張中。 售賣運動服裝或鞋的店舖更隨處可見。 中國經濟正向後工業化期進軍,應該有十五年或以上繁榮期。
香港「八十後」面對1997年起一連串暴起暴跌,成為社會上最不滿的一群。 家境富裕的一批仍會炒炒股票、炒炒樓度日,家境一般者便經常處於搵工狀態,但都做唔長。 他們的學歷並不低,但搵工之時往往高不成低不就。 上述情況1990年最先在日本出現,愈來愈多年青人收埋自己足不出戶,每天只在家裡上網度日。
LTCM策略再度流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利率下降令標普五百指數P/E由1982年不足七倍升到2000年的三十倍,然後又回落到目前的十五倍。 Long-shot(或叫價值投資法)2007年10月後遭遇滑鐵盧,Short-gun(或叫趨勢投資法)去年11月起面對上落市變得束手無策。 1998年出事的LTCM之策略──pennies in front of a steamroller(風險大但利潤微)再次流行,即壓路機前執銀仔搵命搏是也。 我老曹在此祝君好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美國經濟進入低增長期,但不是第二次尋底(double dip),理由是美國貨幣政策仍極之寬鬆。 美國經濟最惡劣是1930年代,然後是1966年到1982年的上落市(或叫「看不到的崩潰」,道指上上落落,美元則失去95% 購買力)。 美國2000年起進入迷失新世代,財赤、貿赤加上高失業率一直困擾美國,聯儲局一次又一次刺激經濟,引發2003年到2007年資產升值期及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的貨幣氾濫期,形成繁榮與衰退不斷出現,但每次時間愈縮愈短暫。
美樓價2012年前難好轉
過去幾年美國雖為房利美及房貸美注資4000億美元,但情況未見改善。 今年第二季房利美虧損60億美元(去年同期虧損8.4億美元),已較第一季虧損80億美元改善;房貸美第二季虧損12億美元,並要求聯儲局再注資15億美元。 房利美及房貸美已成為美國政府的無底深洞,真系多多錢都唔夠填凼,今年3月止約6.3%貸款已資不抵債(去年虧損310億美元,估計今年虧損超過去年)。 如政府停止注資,咁就Dido! 去年被接管住宅二百八十萬間,較08年升21%,08年又較07年升120%。 目前資不抵債的住宅共一千四百萬間,德銀估計今年同明年最少要接管其中六百萬間。 換言之,在2012年前,美國樓價仍然無法好轉。
由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,中國GDP上升九倍,不但超過德國,今年第二季甚至超過日本、力追美國。 七年前中國GDP排名第七,美國GDP是中國五倍;今天中國GDP排名第二,美國GDP只較中國大三倍。 過去三年美國經濟不知所謂,中國則保持高速成長,相信二十年後中國GDP將超過美國,成為全球最大經濟實體(假設中國GDP未來二十年仍每年上升6%,而美國每年只升1 %)。 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到2007年已結束,進入以科技及高附加值取勝(很多新興國家經濟都未能進入此階段,但相信中國可以,令中國進入另一個二十年繁榮期)。 瑞信估計中國人均收入較公佈數字高出90%,最高收入的10%家庭年收入已達13.9萬人民幣。 中國正迅速進入中產階級形成期!
非洲若脫貧潛力大
非洲擁有全球10%石油蘊藏量,尼日利亞及阿爾及利亞擁有全球第七及第八大天然氣蘊藏量,南非則有全球40%藏金。 過去由於非洲各國政局不穩,一直沒有被發展起來。 近十年中國在非洲大量投資,令2002年到2007年非洲經濟高速發展,速度甚至較新興國家還快,相信不久將來,九億非洲人將逐漸脫離貧窮(一如過去三十年中國)。 1973年曾有人預言四十年後全球冇油用(Peak Oil理論),今天回望證明一派胡言。 2008年再次流行Peak Oil論,認為十五年後全球無油,令油價一度見147美元,真系害人不淺。 其實,只要開發非洲成功,全球不乏原材料同能源。 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s的Michael Power極之睇好非洲未來,我老曹亦唔例外,在這方面渣打銀行(2888)更是先行者。 各位亦可考慮Ishares MSCI South Africa Index Fund、Market Vectors Africa Index ETF及SPDR S&P Emerging Middle East & Africa ETF等,它們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,港人可透過外資證券行或銀行買賣。
航空業不易為,理由是邊際利潤低、負債重(借錢買飛機)、受率因素、油價升降及經濟週期影響,加上太多航空公司競爭(不少是國營)。 投資航空股,通常是在經濟低潮時買入、經濟高潮時賣出,油價高潮時買入、油價回落期賣出。 展望2010年及2011年是航空業賺大錢的時期,但目前應否買入航空股,則見仁見智。
有關內地「空置房」問題,最近弄得很不清楚。 內地電力工人每兩個月抄一次電表,例如杭州20%房屋用電量是零,是否代表空置? 海南省更多,高峰期有40%到60%房屋用電量是零,因為不少是度假屋,買入後每年只住幾個月,因此連續兩個月用電量是零並不奇。 另一種空置是地產公司對後市看漲而保留一定庫存不賣。 第三種空置是將結婚者先購入房子,暫時亦沒有人住。 第四種是投資房空置,即炒家買入後善價而沽。 隨著內地人財富增加,「一戶多房」情況愈來愈普遍,令何謂「空置房」愈搞愈糊塗。
何謂便宜? 1982年美國大藍籌股如波音、杜邦化工、艾克森石油P/E只有八倍仍乏人問津,理由是1980年三十年期債券有十五厘息,而投資者不相信這些大企業未來三十年純利可按年上升15%。 2002年9月美股P/E只有十八倍,往後五年股價升幅亦很大,但2002年9月股票仍被視為昂貴。 另一便宜點是2009年3月美股P/E降至十二倍,甚至較2002年9月更低,但去年3月股票一樣冇人要。 所以話,便宜只是事後孔明,事前沒有人知道。 例如2000年我老曹認為黃金很便宜、石油很便宜,當年又有多少人認同?!
1969年2月美國二十年期債券息率由6.32厘升至1980年15厘,並沒有令美股大跌,美股自1969年到1982年都是上落市【圖】。 今年二十年期債息只有3.8厘,即自1969年起持有二十年期債券至今,居然跑贏同期標普五百指數。 誰說長期持有股票一定跑贏債券? 2008年雷曼危機後,「錢」變得很便宜,短期利率降至0.25厘或以下,但私人及企業卻不肯借錢,只有聯邦政府在拚命借錢,情況同1995年後日本相似。 日圓自1985年到1994年大幅升值,令1995年後日本經濟進入通縮期;反之美元由2001年1月至今年7月繼續大幅貶值,因此美國不會出現通縮,只是2007年美國人均年收入4.6萬美元這個水平,在可見將來已無法再提升。
去年起美元低利率長期化的情況,一如1995年後的日本。 十六年後回望,日本仍無法擺脫低利率,而政府負債已超過GDP 200%;估計十六年後美國情況亦一樣。
2008年11月中央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,透過投入中西部基建去消化鋼材、水泥等產能過剩;透過家電下鄉、汽車補貼去拉動電子及汽車業;銀行增 加12萬億人民幣貸款拉動樓價上升,令去年經濟高速增長甚至出現過熱,雖然抵消了出口增長下滑的影響,但同時令產能過剩,沒有及時被淘汰。
香港「八十後」收埋自己
中國經濟第二次起飛,應由「加工時代」進入「產品設計、市場推廣、品牌經營及發展核心技術」時代,而非什麼「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」,這樣做反而產生「外熱內冷」,經濟更加難搞。 去年起中國經濟由出口拉動轉為內需帶動,過去透過出口賺回來的外轉化為人民幣,導致2007年股災及2010年一線城市樓價高企,若再不控制,遲早出現樓市泡沫爆破,因此去年8月起人行開始壓抑樓市,初期反應是阿崩叫狗愈叫愈走,今年4月起內地一線城市樓價總算受控制。 中國十三億人口,其中80%是工人和農民,收入只佔全國GDP 30%,中西部工人每月工資仍只有500元人民幣,至於沿海城市樓價已漸接近香港和東京;反之另外20%人口卻佔去全國收入70%。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象,開始威脅中國未來。
至今為止,中國產品大部分仍停留在加工層面,核心技術、市場推廣、產品設計仍由外資控制,中國停留在「賺工資」水平,出口產品90%利潤給別人賺去,自己只賺其中10 %利潤,更要賠上環境污染的代價。 反觀日本及南韓等,他們出口的產品由設計、市場推廣、品牌以至核心技術等都由自己掌握,才能令人均年收入由5000美元水平走向30000美元水平,人均收入提升後,才能支撐房地產、消費市場及金融業繁榮。
今年中國GDP增長率已由第一季11.1%降至第二季10.3%,估計第三季是9.5%,第四季進一步回落。 房地產自今年4月起亦進入回落期,上述情況A股上半年已反映,問題是2011年中國經濟點睇?
今天投資中國的三大方向:甲、經濟結構轉型下的受惠機構。 乙、中產階級湧現下的受惠行業。 丙、農民大量流失後對農產品價格刺激所帶來的商機。 里昂在The Future of Asia is Domestic中估計,到2015年亞洲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人口將由目前五億七千萬增至九億四千五百萬,其中三分二來自中國(即單單中國便可增加二億六千萬名中等收入人士)。 今天在北京家樂福(Carrefour)超市有五十個付款台,已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超市。 每逢星期日下午,單是排隊付鈔可花去你一小時。 「家鄉雞」分店在全中國超過三千間,而且仍在擴張中。 售賣運動服裝或鞋的店舖更隨處可見。 中國經濟正向後工業化期進軍,應該有十五年或以上繁榮期。
香港「八十後」面對1997年起一連串暴起暴跌,成為社會上最不滿的一群。 家境富裕的一批仍會炒炒股票、炒炒樓度日,家境一般者便經常處於搵工狀態,但都做唔長。 他們的學歷並不低,但搵工之時往往高不成低不就。 上述情況1990年最先在日本出現,愈來愈多年青人收埋自己足不出戶,每天只在家裡上網度日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