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仁超- 投資者筆記2010年11月8日

美未來加息機會渺茫
11月6日,週日。 1994年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勝出,但並冇改變克仔的命運;相信這次亦一樣,既無法改變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方案,亦改不了美國樓價方向。 美國60%債券在未來三年到期,貝南奇有需要在未來三年維持低利率。 QE2唔掂,便來個QE3。 換言之,美國未來加息機會十分渺茫。
從1922年至2006年美國中期選舉後的未來三個月,道指平均上升8.5%(22次中期選舉後,有19次美股上升),代表未來三個月美股上升機會高達86%。
第三季美國GDP估計升2%,較第二季升1.7%略高,美國經濟繼續低速復甦。 個人消費估計升2.6%,是2006年以來最大單季增幅;但樓價累跌至今,令不景氣持續,消費反彈動力仍然不強。
中國財富管理前景無限
上月人民幣加息證明無礙A股上升,反而有利銀行股同保險股利潤增長。 內地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現金的人愈來愈多,私人銀行業務在內地發展迅速,財富管理業務前景無限。 在中國十六個大城市有二十家私人銀行中心的招商銀行(3968)表示,目前它們的客戶人數已超過一萬,並以每月六百個的速度上升,客戶手上資產平均超過2100萬人民幣。 其他中資銀行如工商銀行(1398),亦向財富管理此市場發展,成為銀行未來純利新來源。 其他業務包括IPO及Pre-IPO基金、PE基金、VC基金等,較複雜的有對沖基金、債券套利基金、商品期貨套利基金、期酒投資、藝術投資等私人銀行服務。
1986-87年日本為對抗日圓升值壓力,把貼現率由4.4厘降至2.5厘,結果引發房地產及股市狂升。 1987年10月起日圓進一步狂升,令日本股市及房地產火上加油。 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日本貼現率由2.5厘上升至6厘,日經平均指數則由90年1月40000點開始下滑、樓市由90年6月開始回落,前者至今跌幅最多達75 %,後者更達80%。 日本失業率由1991年2.1%上升至2004年4.7%(最高點)。
日本第一個量化寬鬆政策在1992-95年生效,動用65.4萬億日圓。 第二個量化寬鬆政策1998年推出,減稅2萬億日圓,開支增加40.6萬億日圓。 第三個量化寬鬆政策1999年推出,共18萬億日圓。 第四個2000年推出,增加11萬億日圓開支及成立一個20萬億日圓基金,直接向商業機構貸款。 第五個在2008年推出,動用5240億美元去收購破產銀行。 最近再推出第六個量化寬鬆政策。 至今為止,日本政府負債相等於日本GDP 175%,但經濟仍然好不起來。 美國經濟會否陷入日式衰退? 不同的是,1985-95年日圓大幅升值,令日本陷入通縮;2001-10年美元大幅貶值,令美國出現資產升值。
貓狗股炒得愈勁
QE2後,美股進入Uncharted Sea。 低利率加上資金氾濫,令投資者繼續湧入高風險資產,美欲升乏力,香港面對資金湧入亦感到無能為力,情況一如1990-97年,只有任由泡沫擴大直到爆破。 澳洲則加息去阻止通脹率高於3%,中國亦系咁做,加拿大政府則發行大量債券吸收湧入的資金。 如何在大風大浪中穩坐釣魚船? 近年債市股市波幅都唔細,人民幣自7月起進入另一升值期,代表從今年7月起A股進入牛市第二期,上述睇法不會因人民幣加息而改變。
不少在本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股價已出現爆炸性上升,問題是如何在它們未大升前找它們出來。 每次升市領袖股都不同,理由是上次上升時的領袖股,機構投資者早已楂重,形成在下一輪升市中,上一次領袖股必定跑輸大市,理由就是over-owned! 七十年代農產品、黃金及房地產是領袖,八十年代日本、台灣、南韓及泰國股市及房地產是領袖,香港那時陷入1997年主權談判,表現時好時壞。 九十年代香港股市、地產成為領袖,加上科網股時代來臨。 2000年進入BRIC時代,礦務股、石油股、商品及內地A股漸成主角。 2010年起未來十年又如何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去年比亞迪(1211)由8元升上90元,但今年跌幅接近50%。 同樣情況出現在吉利汽車(175)身上,由幾角升至4.8元,之後又回落至2.5元。 由此可見何時買賣十分重要。 神威藥業(2877)由去年10月的4元升至今年10月的27元,上升五點七倍;六福(590)由2元升至22元,上升十倍;騰訊(700)由40元升至180元;旺旺(151)由2.5元升至7元。 今年7月起,大量資金流入香港股市樓市,目前港股同樓價雖然偏高卻無法下調,愈是貓狗股愈炒得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去年3月美國政府首次運用量化寬鬆政策,令美指數由89.62跌到去年11月的74.17,美股則大升至今年4月。 11月再推出QE2,功效又如何? 率及利率是政府調節當地經濟的有效工具,而聯制度的缺點則是令政府失去上述兩大調節經濟的工具。 在正常情況下,當經濟出現過熱,中央銀行可把利率推高至消費物價指數(CPI)升幅2厘或以上(例如1981年8月美元利率曾高出CPI升幅7厘,令經濟迅速冷卻) ;反之,中央銀行只要將利率壓低至CPI升幅之下,產生負利率環境,便可刺激當地經濟復甦。 率方面,如將它壓低可引外資流入,刺激當地經濟向上;將它提升便可令資金外流,令經濟降溫。
央行往往受制政治因素
不過,政治因素往往左右央行的決定,例如1985年日圓偏低引發外資流入,令日本經濟過熱,正確做法是央行推高日圓價減少外資流入,同時將利率提升去對付內部經濟過熱。 但咁做會影響日貨出口競爭力,結果央行反其道而行,為減慢日圓升值速度(令外資進一步流入)而減息(令內部過熱經濟進一步過熱),1989年6月經濟泡沫化後才急急加息,以及容許日圓快速升值,資金由流入轉為流出,令經濟迅速冷卻。 到此地步,日圓利率即使降至零亦沒有用,因為無法產生負利率環境,除非將日圓價推低,95年4月日本央行雖曾這樣做,但受其他國家反對而收手。 於是,日本只有長期面對價偏高而經濟好不起來的局面。
■多謝張文江讀友1500元捐款,集齊一定數目後將代為出。
曹仁超- <wbr>投资者笔记2010年11月8日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